Member-only story
心想事就會成 北海道下町火箭工廠原型
日本經濟小說家池井戶潤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下町火箭」的原型,位在北海道中部的赤平市。這個以礦業為主的城市,從 1950 年代開始逐漸沒落,現在人口只剩下 1 萬人不到,就在這個眼看就要頹敗的小鎮裡,有一個只有 25 人的工廠「植松電機」,表面上看起來,這家工廠就是個專做廢鐵回收,重新打造大型磁鐵的町工廠,但是他們卻也是一家與北海道大學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聯合開發火箭的宇宙新創企業。這家工廠的社長植松努,今年 56 歲,在他 3 歲的時候剛好是美國阿波羅 11 號登月成功的 1869 年,爺爺說植松努那時候發下豪語「想要造火箭去月球」。但是,當植松努國中畢業準備考慮究竟要升學或是就業的時候,他跟輔導老師提到想要開發飛機以及火箭。輔導老師只跟他說:「想做這些事,沒上東大怎麼可能做得到?但是我們這個鎮上的小孩,想要去唸東大?不可能啦!你還是去念職業高中,學點技能畢業趕緊找份工作來得實際些。」
沒上東大一樣可以有飛行夢 回老家追夢去
被輔導老師潑了一盆冷水的植松努,沮喪地回到家裡。媽媽聽完之後,只跟他說一句話「你腦袋想的,事情最後就會朝向那個方向走。」雖然植松努最後沒有考進東京大學只進了一所私立大學,但是他在大學唸書選科系的時候,還是選擇專攻流體力學,大學四年幾乎就是泡在圖書館裡翻找與飛機製造有關的書籍。大學畢業之後,植松努進入一家專門製造飛機零件的公司上班,他一直把「造架飛機飛上天」當成信念。植松努的家裡是北海道一家汽車零件工廠,家裡工具母機、機械吊臂都有,很適合造飛機,所以植松努 1994 年,從名古屋回到北海道老家上班。植松努把大學學到的流體力學運用在大型工業用磁鐵的開發上,得到不錯的迴響,他花了三年投入 2 億日圓蓋了新的廠房,眼看著業績就要上軌道,沒想到卻接到最大的客戶通知「公司改變經營方針,明年不再跟植松電機合作了。」
踏進太空產業的第一步 全部自己動手做
這對植松努來說就像晴天霹靂,才剛向銀行借了 2 億日圓蓋新廠,現在不要說飛機、火箭了,這麼大廠房要拿來幹嘛都是個問題。就在植松努天人交戰的時候, 2004 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