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從「青鷺與少年」看吉卜力電影新的宣傳策略
宮崎駿最新的一齣動畫電影「青鷺與少年(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是他在 2013 年宣佈退休,又在 2016 年撤回退休宣言之後的作品。宮崎駿的作品自從 1997 年「魔法公主(もののけ姫)」取得了超過 200 億日圓的票房紀錄之後,他的作品幾乎每一部的票房都能超過百億日圓。不過,這一次的「青鷺與少年」在正式上映之前,吉卜力工作室採取了幾乎不做任何電影宣傳的策略,一直到上映之前,只有一張海報當成宣傳,而且沒有人知道劇情的梗概,也不知道有哪些聲優參與演出,更不別說電影的音樂究竟是什麼曲風?甚至連宮崎駿本人,在上映之前,也都不像過去會在鏡頭前闡述自己的想法以及理念。似乎刻意把這一齣動畫電影,與觀眾拉開距離,聽說有些電影評論人士在上映前,質疑這樣的宣傳方式,可能會造成這齣電影的票房,無法像過去一樣衝出百億票房的成績。
「青鷺與少年」:票房驚喜與觀眾評價兩極化
如果仔細觀察吉卜力工作室最近幾年的動態,尤其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代表董事鈴木敏夫的幾次專訪,似乎不會覺得這次的「零宣傳戰略」是個意外。他在去年年底一次雜誌的專訪中提到「我很認真地考慮過,如果動畫不在上映前提供任何訊息,反而會讓大家的期待以及樂趣增加,如果我們為了宣傳而提供了過多訊息,反而是在剝奪觀眾們觀賞時的喜悅。就像『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一樣,電影版在宣傳的時候也沒有提供任何的訊息,這是很聰明的做法,如果我們學習這樣的方式,說不定會因為大家的好奇心,衝出更好的票房也說不定。」從最近的票房結果來看,鈴木敏充的想法是否正確,還在驗證中。「青鷺與少年」在上個月 14 日上映,第一週立刻拿下票房冠軍,在接下來的幾週內,也一直在 2, 3 名之間徘徊。到上個星期為止,上映一個月內已經累積了超過 70 億日圓的票房紀錄。目前看過的評價呈現兩極化,一部分人覺得這是宮崎駿作品中,最棒的一齣,也有不少人認為太過晦澀難懂。
廣告行銷的AIDMA法則與現代社群平台的挑戰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經常被認爲老少皆宜,所以即便影片背後是在討論環境或是戰爭這些嚴肅的議題,但在故事陳述上,也都能讓大多數人一目瞭然,清楚知道導演所要傳達的訊息。不過,這次作品的敘述方式,似乎跟過去宮崎駿的風格不太一樣,幸好,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因為少了電影的宣傳,使得不少情感的觸動,來自意想不到的地方。我們看習慣了好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