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跑馬燈到影像新聞 新聞媒體隨著交通工具發生改變

經常搭新幹線旅行的朋友,應該對於車廂門口上面的跑馬燈印象都很深刻。與台灣高鐵的跑馬燈只有各站站名以及抵達時間,但是日本新幹線的跑馬燈還會有各大新聞社提供的即時新聞以及氣象。每次搭新幹線的時候,閒來無事抬頭看著即時新聞,成了固定的娛樂。新幹線這項新聞跑馬燈的服務開始於 1985 年,當時人們資訊來源除了報紙就是電視以及收音機,但是新幹線快速移動的情況之下,收音機很難收聽得清楚,於是 JR 東海就與包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報社合作,提供新幹線的旅客可以在搭乘新幹線的同時也能立刻獲得最新的頭條新聞。這些簽約的報社或是通信社會配置一名專門提供新幹線新聞跑馬燈的記者,這名記者的工作只有一個,必須要把頭條即時新聞以每 10 個字一句,總長度只能有 48 個字的規則,傳到新幹線上透過跑馬燈的形式,告知給車上的旅客,這遠比 twitter 推出 140 字短訊息還早了十幾年。

超過三十年的新聞跑馬燈 陪著日本人度過大小不同的新聞事件
新幹線的新聞跑馬燈也陪著日本人度過幾次驚險的新聞事件,像是奧姆真理教的沙林事件以及東日本大地震,這些大事件都是透過這一排跑馬燈,即時傳送到新幹線上的旅客眼前。不過隨著智慧手機的發展,人們開始習慣從手機上看新聞,再加上從今年 3 月底開始,日本東海道、山陽以及九州新幹線上都能夠免費無線上網,透過手機收看新聞訊息變得更加方便,這也使得新幹線的頭條新聞跑馬燈只好在今年 3 月功成身退。不過,雖然新幹線的新聞跑馬燈退休了,新聞媒體的播送型態卻持續進化中,在日本人的通勤電車上的新聞播送,轉身一變成了不同的樣貌。

通勤電車的擁擠 給了新聞媒體生存的空間
日本的通勤電車車廂過去總可以看到許多各式各樣的海報,這幾年各家電車公司紛紛引進新型車廂,紙本海報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車廂裡出現一片片的液晶螢幕,螢幕上除了五顏六色的動態廣告之外,即時新聞成了電車公司的主要服務。現在這些新聞內容的主要提供商是日本兩大通信社之一的共同通信社,這原本只是一家普通的新聞通信社,但是從 2011 年獨資成立了共同通信數位新聞公司之後,主要的業務就是提供數位化的新聞內容。新幹線因為手機的普及所以車廂新聞不再重要,但是日本的通勤電車每到尖峰期間,幾乎是摩肩擦踵,想要拿出手機滑動一下的空間都沒有。這剛好給共同通信數位新聞公司營業切入的破口,現在幾乎所有關東圈的十三家公民營電車公司都採用共同通信社的新聞內容。由於電車內的乘客年齡層比較廣,所以共同通信社提供的新聞內容,不外乎是一般新聞、運動新聞以及天氣預報。

透過不同的載體 地方新聞也能亂入首都圈
共同通信社成功進入電車車廂,也讓因為紙本印刷衰退訂戶衰減的傳統新聞媒體開始思考轉型。例如地方報紙的神奈川新聞社,雖然每天的發行份量還能保持 18 萬 6,000 份,但是跟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或是日本經濟新聞這類全國性的報紙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於是神奈川新聞選擇與共同通信社合作電車內的新聞放送,現在透過電車載體不但擴大了自身的新聞影響力,也同時增加了實際的收益。當新幹線廢除了車上的新聞跑馬燈之後,新聞也開始隨著載體不同正在進行不同的演化。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