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從文化習慣窺探日本人為何喜歡在書本上套上書皮的心理需求

--

曾經在日本的書店買過書的朋友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不論在大小書店,店員結帳之後都會順便問一句:「你的書要包起來嗎?」如果你請他們幫你包起來,他們會用書店的書皮紙,快速的幫你把一本本的書,都包上一張書皮。日本書店這項服務起源於江戶時代,當時的書籍全都是用線一頁頁裝訂起來的線裝書,為了保護書本不要弄髒,書店會貼心的在線裝書外再包上一層書皮,這一層書皮稱為「外包紙」。江戶時代的民眾認為,書本就像要呈現給神祇的供品,必須小心呵護不能有絲毫的損傷。這樣的習慣,從江戶流傳到明治維新之後,外包紙開始轉變成了現在的書皮紙。

日本書店書皮紙的軍備競賽與廣告宣傳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大和民族積極學習西方的科學文明以及社會制度,民眾對於書籍的需求也年年升高,書店為了增加銷售業績,開始在書皮紙的設計上展開「軍備競賽」。東京「書皮友好協會」的代表三崎玉枝說:「東京千代田有一家在 1903 年創業的書店一誠堂,是早期掀起書皮紙設計競賽的書店之一,他們在書皮畫上設計的埃及壁畫圖樣,一直沿用到現在。」一誠堂書店的這面書皮,還曾經在 1925 年被當時暢銷的書評雜誌「愛書趣味」評選為日本全國具有特色的書皮設計之一。二戰結束之後,書店書皮紙也越來越多樣,不但各種典雅唐草的模樣紛紛出現,書皮紙也從單色印刷變成了彩色印書。知名的大型連鎖書店「丸善」是第一家把自家公司的商標以及合作出版社店號印在書皮上的書店,這也成了書店利用書皮進行廣告宣傳的濫觴。書皮的百花爭鳴,也就開始有人會四處收集各家書店的書皮, 1931 年發行的「愛書趣味」雜誌上,就曾經介紹過一名書皮控,他從北海道搭著火車一路南下到廣島,就只為了收集 300 多張不同書店的書皮。

不同書皮材質提供愛書人多樣選擇

隨著日本進入 90 年代經濟高度成長期,搭著電車人手一冊的情景越來越普遍。總社位在橫濱的有鄰堂書店,開始提供文庫本的書皮,據說最輝煌的時候,一年可以用掉超過 160 萬張。根據出版科學研究所的調查,日本書籍市場規模在 1993 年突破 1 兆日圓,可以說是日本書籍市場的黃金年代。也因為買書、看書的人變多,市場上也開始出現各種不同材質的書皮,提供給愛書人選擇。但是,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日本人看書一定要包書皮呢?東京女子大學的唐澤真弓教授解釋說:「日本人對於周圍陌生人的眼光很在意,總是希望在團體裡儘量的低調不要被看見。所以想到搭車通勤的時候,別人如果可以窺見自己正在看什麼書,會讓日本人非常的不自在。只有安靜的躲在書皮之後,才會有安全感。」

書皮紙在日本書籍市場的黃金年代

但是,隨著原物料上漲以及環保意識抬頭,現在書店店員也不一定每本書都會幫你包書皮,如果你告訴店員不要包書皮,他們也會樂得輕鬆,幫你把書本全都放進袋子裡。同時,隨著智慧型手機發達,許多人開始選擇購買電子書在電車上閱讀,書皮紙也隨著書店一家家熄燈,面臨了消失的危機。日本全國各地的書店,為了不讓書皮這個從江戶時代就留傳下來的文化斷了根,於是在 2019 年設立了書皮大賞選拔委員會,募集日本全國的書皮設計圖樣進行評比,得獎的設計就會印製成書皮,送到日本全國參加活動的書店,成為那一年最亮眼的書皮,據說去年( 2022 年)已經使用 11 萬張以上設計獎的書皮。水戶一家書店的老闆奧野康作,也是書皮大賞實行委員會的委員,他說:「從現在的趨勢來看,想要大幅度恢復紙本書籍的需求並不現實,但是還是希望能夠多一點消費者,可以因為每年書皮大獎的書皮重新走進書店裡。」

#書店 #書皮紙 #外包紙 #銷售量 #書皮設計 #商標 #廣告宣傳 #文庫本 #書籍 #環保意識 #電子書 #書皮大賞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
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 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

Medium 設置每篇文章打賞功能 可以點擊下方 Give a tip 功能
Thank You!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