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支飲料廣告 觀察數十年日台職場文化的變遷

Joel Fukuzawa
6 min readJul 31, 2019
本篇圖片獲得Shutterstock.com與茶裏王授權使用

日本與台灣不只地理距離很近,在歷史文化上也有不少的交集,使得兩地連職場環境與習慣都有些許的類似。過去台灣也像日本一樣,認為只有「努力加班才是一個好的上班族」。但是隨著時代的演進,日台的職場文化也逐漸發生改變,這段長達數十年的演變脈絡,可以從兩支長期關注職場文化的飲料廣告中,看出演進的軌跡。

本篇圖片獲得Shutterstock.com與茶裏王授權使用

從自己當自己的主人切入 罐裝咖啡成了寂寞的夥伴

先來看日本工薪族的代表飲料三得利 BOSS Cafe,這支飲料從 1992 年上市開始就以「工薪族的好夥伴」作為產品訴求重點,廣告影片以各個職場上打拼的工薪族們為背景,若有似無的為他們發聲。 1992 年正好是日本進入泡沫經濟崩壞的開始,社會上慢慢出現不景氣的現象,努力工作卻未必得到相對應的回報。這時候第一代的 Boss Cafe 鎖定就是這一群必須長期勞動卻第一個受到經濟衰退影響的藍領階級,他們看似工作時間可以自主,但是背後卻是充滿了孤獨。讓自己當自己的主人,就成了 BOSS Cafe 名字的由來。

本篇圖片獲得Shutterstock.com與茶裏王授權使用

日台飲料大廠同時關注職場人生劇場 廣告影片就像職場的縮影燈

接著進入了 90 年代的下半場,許多企業開始人人一部電腦,一切以辦公室創意為主的白領上班族越來越多,加上自動販賣機也進入職場辦公室內, BOSS Cafe 的廣告開始從藍領階級的代言人轉成了白領小資族的好戰友。到了 2002 年,重新改換品牌包裝以及戰略的 BOSS, 被塑造成年輕上班族心中完美上司的典型,這個 BOSS 能夠知道職場小員工的心聲,還能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適時的鼓勵與支持。

無獨有偶,就在幾乎相同時間點上,台灣也出現了以上班族為主要族群的茶飲料統一「茶裏王」。在「茶裏王」第一支廣告片中,可以看到當時 2001 年台灣職場幾個要素:大家不再稱呼中文名字或是職稱,而是直接稱呼英文名字。大型的桌上型電腦以及業務手上的手機都很到位的把當時職場的要素置入其中。廣告中描述提案會議、業績報告的場景,讓上班族們心有戚戚,當然也順利的將品牌形象注入到這群年輕上班族的心中。

--

--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