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新冠疫情時代 不可少的要素就是 Plan B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最近一次訪談中,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降臨」。這樣的說法並不為過,日本戰後遇到過多次的天災甚至引發人禍,像是 311 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電廠事故。但是這些因為自然災害引發的危機,有著強烈的「既視感」以及「區域性」,所以總可以讓人們不至於太過驚慌失措。但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全球大流行,讓人們發現原來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日常才是不斷發生變化的世界演化史中的一小段「異常」。現在全球的醫藥生物界積極的研發疫苗,希望能夠及早控制這次疫情,不要不斷地蔓延擴大,但是我們也可以想一下,一旦疫情得到控制,我們就能夠回到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嗎?答案或許很多人早就心中有數,這次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將是一種不可逆的破壞,想好未来會怎麼發展,或許才能領先在起跑線上,不被淘汰。

放棄部分隱私權 成了自我保護的盾牌
首先受到衝擊或許就是對於隱私權的定義,最近 Google 與 Apple 兩大陣營決定聯手開發一款程式,在經過使用者的同意後,可以追蹤用戶的接觸史。只要登記追蹤的群體中有人確診,手機可以立刻通過他過去的接觸史,逐一通知有接觸過或是曾經處在同一個空間的用戶,盡快前往醫院檢查。站在防疫的角度,這是一個很有建設性的防疫方式。但是相對的,想要使用這樣的服務,用戶必須要放棄過去極力爭取的行動隱私權。另外,像過去有不少日本人對於使用個人身份證編號的政策非常排斥,所持的理由無疑是個人隱私權被侵害或是不信任政府的管理等等。但是,當台灣使用身分證號調控口罩的發放,避免口罩市場價格混亂的成功案例出現後,當日本現在面臨口罩不足,黑市價格一天高過一天的情況,讓日本人開始深思放棄部分個人隱私權的堅持,是不是有著一定的必要性。

有土不一定有財 餐廳要機動才能生存
這次的疫情對於經濟衝擊很大,首當其衝的就是餐飲業,當政府宣布緊急事態宣言之後,人們在街頭消失。大家乖乖地待在家裡不敢出來消費,對於餐廳來說,沒有人流就沒有金流。雖然休業可以有所補助,但是開一間餐廳的固定資產至少要佔四~五成左右,即便政策決定房租可以補貼減免,但是餐廳老闆依舊有部分費用必須支付。雖然現在許多餐廳紛紛轉型與外送平台合作,維持少量的現金流動,這也讓餐廳老闆不得不重新思考,與其如此倒不如直接開一家幽靈餐廳或是快閃店,不要支付門店的固定資產,將精力投入在餐飲商品研發,反而可以節省一筆可觀的固定支出。

害怕被鎖在城市不得動彈 四海為家才是王道
製造業也一樣,過去供應鏈集中一個城市區域的作法,在這次的疫情下,受到嚴重的打擊。製造業為了降低風險,將供應鏈分散成了後新冠時代第一件大事。這樣的作法也會影響到房地產市場,新冠疫情前人們固定集中都市的居住方式,一旦發生城市封鎖,幾乎沒有地方可逃。歐美在這次疫情爆發之初,許多富裕階層的人們,早就紛紛跑到郊區的別墅避難。但是中產階級沒有這樣的本錢,他們對於在都會區置產的想法將會變得謹慎,未來像日本 ADDress 提供的服務:「每個月固定支付一定的額度,就能夠在日本全國自由移動居住」會成為中產階級的另外一種選擇模式。

視訊遠距成為主流 隔空抓藥也許成為常識
也因為人們不再被輕易的束縛在一座城市當中,就連平常的工作模式也會發生改變。視訊會議、 在家工作在這次的疫情期間,企業被強迫接受改變。如何讓遠距工作能夠呈現過去在辦公室辦公的氛圍,就成了科技公司新的使命,像是吉卜力工作室已經免費提供視訊會議用的底圖。旅館業的業務形態也可能發生改變,過去以住宿為主的收費模式,未来會變成以日租計算的型態,讓不想在家裡工作的上班族可以白天到旅館「開房間」工作晚上回家,在旅館過夜不再是必定的選項。 Netflix 最近的股價屢創新高,在家工作也改變了影視傳播產業過去的常識,流媒體成為主流,傳統媒體的地位再度受到挑戰。除了工作娛樂之外,未来的醫療以及教育也都不得不思考線上看診與線上教學的可能性,今後的學習將不會只有將學生集中在一起的教育模式,部分時間的線上教學成了老師們必要的功課。

生活要有 Plan B 遇到大潮才能生存
最後,這次的疫情也讓我們學習到一件事,全球化、統一化的確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成本以及時間的浪費,但是一旦這套系統發生問題,引發的骨牌效應的風險也非常嚴重。或許未来的世界戰略思維中 Plan B 成了不可忽視的一項功課。就像現在的電腦、手機系統,至少有兩家以上的操作介面可以使用,萬一當中哪一套系統中毒了,還不至於全部的電腦都出現問題。 Plan B 大至國家戰略,小到個人生活,想要只靠一套系統在未来的世界生存,似乎越來越不可能。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