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劇場

對於這個世代,網路與現實社會間的溫度差,如何左右一個國家的選舉,之前美國川普的總統大選大家都上了第一課,而接下來日本的眾議院選舉,感覺應該會有第二個樣本產生。
位在暴風圈的就是現任東京都知事的小池百合子,媒體出身的她很會藉由媒體對大眾的影響力,達到她想要的目的,這次眾議院解散,原本大家都把焦點放在安倍解散國會的大義名份上,結果小池先是成立希望之黨,把焦點都拉到了在野黨以及她的身上,而創黨數十年卻欲振乏力的民進黨也只好選擇靠大光譜的希望之黨,全黨面臨實質解體。
如果按照劇本走,由小池領軍的在野黨就看著可以跟安倍的執政黨叫板了。沒想到,小池一句「民進黨的參選者,我不一定都收」這是因為民進黨內有些自由派的議員與保守派的小池在政見上並不一致。
這麼一句話,事情就變得有些尷尬,負責協調的民進黨代表前原與小池會談的時候,其實帶了一名在野聯盟的大老,兩個人都以為小池已經答應在野大團結對抗安倍的提案了,沒想到第二天的記者會,讓民進黨內部炸鍋,自由派議員自己獨立出來組了立憲民主黨,而許多輿論也開始對於小池不再那麼追捧,反而有更多反小池的言論出現,甚至連小池的「百合經濟學」的英文名稱都被拿出來討論。
現在的小池就有點像當時的川普,媒體、學者、主流人士都對她的言動有些反感,但是小池在一定族群的支持率還是有的,這也就是我說的開始有趣的點,看小池怎麼打這場選戰,對於網路世代也是一個參考指標。
#眾議院選舉
#百合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