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兩句日本話 保證吃遍全日本!

哈日族對於日本人飯前飯後的兩句話一定印象深刻:「いただきます(領受了)」以及「ご馳走さま(多謝款待)」,這幾天有幾個剛學日文的朋友就愛跟我抬槓。住在嘉義的阿峰就說:「現代人經常去餐廳吃飯,大家都付了錢,這一餐本來就是我們該得的啊,幹嘛還要 いただきます 以及 ご馳走さま呢?」日本人在講這兩句話的時候,有很深的哲理,所以這兩句話不可以簡單對應成中文的「開動了」以及「吃飽了」。

傻傻分不清 為什麼魚肉不是葷菜
解釋這兩句話之前,先簡單說一下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日本人從西元七世紀開始的奈良時代,受到東傳佛教的影響,所以從貴族到庶民整個社會對吃肉這件事情進行了管制。起初還只是從春天到秋天半年的耕作期間,老百姓們除了野生的鹿肉以及山豬肉之外,其他的家畜都不能食用,老百姓補充蛋白質的方式幾乎都從雞肉以及魚肉中攝取,這也影響到後來日本佛教的精進料理,並沒有把魚肉列入「肉」類的原因。所以有些吃素的朋友到了日本,經常會納悶為什麼明明都已經說吃素了,日本人為什麼會把魚肉端上桌?想要避免這樣的誤會,最好的方式是告訴日本人你是「Vegetarians (ベジタリアン)菜食主義者」。

感謝萬物的犧牲 用感激的心情取用餐點
「いただきます」從某個角度解釋,也是一種佛教的宗教觀。「いただきます」比較貼切的中文翻譯應該是「領受了」,但是究竟「領受了」什麼?這裡領受的是來自於桌上的這一道道為了維持我們人類生存而被犧牲掉的生命。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因為有這些生命的犧牲,才成就了我們人類可以不斷生存繁衍的動力,所以在每一餐的開始,應該對這些被犧牲的生命表達由衷感激之情,說一句「いただきます」。這個觀念,把不殺生轉換成了對於生命的感謝與尊重,日本人這種特殊的生命價值觀,還可以從每個農漁畜產批發市場附近都會準備了一個「動物慰靈碑」看得出來。

一餐飯菜得來不易 感謝的人太多
飯前感謝萬物為了人類所提供的生命,吃飽為什麼要說「ご馳走さま」呢?在中文裡翻成「多謝款待」重點在「款待」也就是「馳走」,其實是延續飯前的「いただきます」。萬物為了人類犧牲生命之後,他們從生命變成了食材,光是食材如果沒有後續的調理準備,沒有辦法成為入口的佳餚。所以當用餐結束,說一句「ご馳走さま」除了感謝調理餐點的廚師們認真用心之外,也是感謝參與這一連串從生命變成食材、從食材成為佳餚的每一個過程以及每一個人的奔走協作。

明治時代的全民教育 內化成日本人的生活習慣
現在這兩句話,幾乎成了日本人從小家庭教育的基本禮儀,好像原本就是大和民族習慣的一部分似的,其實日本人開始有這樣的習慣也不過是從明治維新之後,距離現在還不到兩百年的時間。有一個說法是,當時明治政府為了富國強兵,脫亞追歐,鼓勵民眾們倣傚歐美的飲食習慣,喝牛乳吃牛肉。為了安撫民眾們對於肉食的心理障礙,才會在飯前的儀式中,加入對於生命感謝的心理教育,這也才順利的讓肉食文化普及到一般民眾生活中。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