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種傳染病 將社會帶向幽黯陰溼的角落

2005 年由湯瑪斯佛里曼 Thomas Friedman 所寫的「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描述抹平世界的十大力量當中,關於網路科技發達之後,對於未来世界所發生的影響,在當時引起了不少討論。的確,後來人類的歷史果然隨著佛里曼的描述的方向前進,而且是飛快的進行。現在透過社群應用軟體,老朋友即便不見面也可以了解他每一天的動態。這個看似海內存之知己,天涯若比鄰的世界,反而造成社會更多內心孤獨的人。根據日本最近的一項針對 1,300 人的問卷調查發現日本社會的「孤獨感流行病」正在悄悄地蔓延。

單身男性死亡率偏高 單身女性卻不受影響
這 1,300 名受訪者當中,除了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之外,幾乎每個世代都有將近一半的人表示「喜歡孤獨的感覺」。這當中也跟日本現在大概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單身有關,或許對他們來說,這些人不是真的「喜歡孤獨的感覺」只是「適應了孤獨」。問到這些人:「什麼時候會感覺到孤獨?」男性的受訪者大都會說:「回家打開門的時候,家裡沒有人。」而女性則是認為:「心裡有煩惱,卻沒有人可以傾訴的時候。」對男性來說,另一半早逝,男性的死亡率會提高 2.4 倍。可是如果女方的配偶先離開,女性的死亡率卻不會有顯著的改變,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女性可以談話的對象比男性來得多。

網路世界朋友多 反而容易造成孤獨感
雖然朋友多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是如果你的朋友都是在網路上,反而容易出現反效果。在問卷中,不使用社群應用軟體的人,只有 64% 會覺得孤單,但是如果每天掛在網上聊天超過 2 小時以上的人,有將近九成的人會感到孤單,而對人生充滿負面情緒。對於這樣的結果,曾經擔任讀賣新聞經濟部記者的岡本純子指出:「這些經常掛在網路上的人,會因為在社群網站上,看到朋友們在網路上的照片總是多采多姿,回頭想想自己的生活卻處處不如意,寂寞孤獨感就會變得更加嚴重。」想要解決這樣的孤獨感,除了降低上網頻率之外,由於飼養寵物也可以產生安定精神的激素,有效地改善生活的孤獨感。

男性以為孤高才美 反而容易造成心病
在日本最容易產生孤獨感的年紀是 20~30 歲之間,超過八成以上的年輕人因為學業、工作以及情感的關係將自己封閉在社會群體之外,反而是年紀越大的人越懂的與孤獨相處,超過五十歲的日本人,只有六成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這些認為自己是孤獨的中高年人當中,大部分都是男性。這群昭和大叔們,從小就被訓練要像武士一樣要懂的「享受孤寂」,日文有一句話叫做「孤高」,日本廣辭苑的解釋是:「孤高:一種孤獨又超然的生活美學」。這或許是日本的中高年大叔們,會故意把自己孤獨的鎖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最後成了日本的社會問題。

孤獨會傳染 悄悄的在社會蔓延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卡僑博( John Cacioppo )認為孤獨就像一種傳染病,也就是說當你的身邊有人陷入孤獨,孤獨就會像是流行性感冒一樣,傳染給周圍其他的人。而這樣的孤獨感,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會比抽煙、酗酒這些生活疾病更嚴重,嚴重的還會引發心臟病、糖尿病等身體疾病。孤獨除了有傳染性之外,受到生活型態都市集中化的影響,使得過去人們依賴「地緣」、「血緣」所形成的社會形態逐漸空中解體,日本 NHK 還探討過「無緣社會」的問題,這一群人從地方、親人的身邊離開進入大都市裡工作,卻沒想到遇到經濟不景氣,連他們唯一可以維繫情感的「工作場所」都被切斷,離開了職場又沒有了地緣、血緣徹底的邊緣人,成了孤獨症的病原體,漸漸的社會群體也被感染,陰暗負面的情緒逐漸地擴散開來。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