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婚姻成為高收入族群專利?日本婚姻數量驟減的真相
自從疫情過後,日本婚姻狀況中的「同類婚」現象成為熱門話題,未婚男女選擇在年齡、學歷、收入等條件相近的對象結婚的現象在比例上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這在日本婚姻數量續減少的現況下,反而成了一個新的社會現象。先從年齡層面來看,「同齡婚」的比例顯著上升。根據統計資料,1970年日本初婚夫婦中「同齡婚」的比例僅為10.3%,而到了2022年,這個比例已經增至24.3%。而且過去傳統的先生年紀比妻子大的「夫年長婚」的比例大幅下降,從1970年的80%下降至2022年的53.4%。不過,即便同齡婚的比例增加,但是日本人第一次結婚的數量,卻是相對減少。1970年至2022年間,「同齡婚」成婚數量就減少了約2.2萬對,這也反映出即便比例上升,實際婚姻數仍在持續減少。
收入水平相近的男女結婚機率較高
另外,如果從收入與婚姻的關係顯示,從統計裡頭也可以發現,收入水平相近的男女更容易結婚。特別是年收入超過400萬日圓的男性結婚率較高,而低收入男性的未婚率則明顯偏高。女性的情況則剛好相反,隨著年收入的增加,未婚率也相應提高。當女性的年收入超過500萬日圓時,未婚率尤為突出。顯示出,日本社會對於高收入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接受度,還是非常的傳統與保守。與薪資收入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學歷上。高學歷女性往往希望伴侶能有相似的學歷背景,特別是大學畢業以上的學歷。然而,這樣的配對並不容易實現。雖然女性高學歷化已成趨勢,但高學歷男性數量相對有限,這導致許多高學歷女性難以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此外,高學歷女性對未來生活質量的期待較高,不僅會關注伴侶的收入,也會在意婚後生活的質量與價值觀是否能夠契合。
婚姻不再是必經階段:女性的自主選擇
再加上,經濟獨立使得高收入女性對婚姻的依賴減少。許多女性由於在經濟上已能自給自足,這使她們對婚姻的態度更加謹慎。對她們來說,他們更傾向於保留現有的生活方式,而不願因婚姻而犧牲自己的事業或個人生活。加上現代社會中,逐漸不把結婚視為人生必經的階段,而是人生一個可能性的選項。這也讓高收入、高學歷的女性,能夠在婚姻問題上,變得更加自主以及靈活。除了經濟與學歷因素,婚姻生活中的家事分工與育兒責任也成為高收入女性考慮婚姻的重要因素。許多女性擔心,結婚後必須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尤其是育兒,這讓她們對婚後生活充滿顧慮。再加上日本社會中離婚率逐年上升的趨勢,進一步強化了她們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