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大阪大媽們的社交神器 一整包的喉糖等著你!

Joel Fukuzawa
Oct 31, 2020

--

觀察日本社會現象就不能不提大阪大媽(大阪のおばちゃん),這群大媽們有許多不同於日本人的特徵。其中一項就是他們的包裡,經常會放一些小糖果(飴),而且大媽們幾乎把這些糖果擬人化,如果在大阪街上跟大媽們聊天,聊到興頭上他們會從包裡掏出一把糖果說:「要不要來一點小飴?」為什麼只有大阪大媽習慣把糖果放在包裡當社交工具呢?要把歷史回溯到奈良時代,當時就有製作水飴的記載,他們以稻米與小麥當成原料。後來日本從歐洲引進砂糖後,這些原料全部集中到了當時號稱「天下廚房」的大阪,這也使得大阪很早就成了日本糖果的生產製造中心。尤其在古代,「糖」屬於稀有食材,大都是王公貴族們才能享用的美食,能夠吃到一顆糖果,就像當了官一樣的幸福,這也是大阪人喜歡送糖的原因。尤其抓一把自己喜歡的糖果放在對方手上,既方便攜帶也經濟實惠,對於精打細算的大阪大媽來說,再合適也不為過。

創始人想要開發日本的糖果 偷偷加進醬油到糖果裡

日本有一家超過百年歷史的糖果製造商 Kanro (甘樂),公司的創辦人宮本政一在 19 歲的時候在山口縣創立了甘樂公司的前身「宮本製菓所」,那時候宮本依照從歐洲傳來的技術,做了一種小糖果叫做「宮本的生玉」,一顆顆五顏六色的小糖果,在山口縣做出了口碑。但是宮本政一有一個夢想,他希望開發出一種日本人吃了之後會開心到飛起來的糖果。於是他嘗試著除了糖果主要原料砂糖、水飴之外另外加一種日本特有的調味料「醬油」,利用醬油的鹹味提升糖果的風味。想法雖然簡單,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才發現困難重重。如果把砂糖、水飴、食鹽加上醬油一起熬煮,最後不但顏色會變得焦黑也會出現苦味。但是醬油又不能不加進去,怎麼辦?於是宮本政一找了一個做醬油的同鄉:「能不能改一些你的醬油製作配方?」兩個人開始從醬油製造原料下手,好不容易被他們開發出一款可以跟砂糖、水飴、食鹽一起熬煮又不會焦黑黏鍋出現苦味的醬油。

甜甜鹹鹹的風味 有如天降甘露般的美味

宮本看著完成的這顆糖果,顏色呈現通透的琥珀色,含在嘴裡有點甜、有點鹹,清清爽爽的感覺,就好像天降甘露的味道,於是宮本把這顆糖果取名為「甘露飴(カンロ飴)」。甘露飴 1955…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