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外來宗教改變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吃不吃肉?先看你的信仰
日本人在明治以前因為佛教傳入的關係,幾乎不太吃肉,西元 675 年天武天皇還曾經親自發布「肉食禁止令之詔」的詔書:規定牛、馬、羊、豬、雞、犬等動物,不得食用。不過,這項規定到了日本戰國時代,漸漸發生鬆動,武士、貴族們,會偷偷地吃些獸肉。不過,這也僅限於他們在山林打到的野味,對於像牛、馬這類的家畜,武士們再怎麼大膽,也不敢明目張膽、肆意妄為開吃。幕府將軍豊臣秀吉就曾經對於習慣吃牛肉的西方傳教士們說:「牛、馬這些動物,改善我們的生活,對我們有恩,怎麼還能把他們殺來吃呢?」
基督徒武將高山右近 打仗前招待同僚葡萄牙燉飯
幕府不開放牛肉食用的風俗,在當時耶穌會葡萄牙傳教士陸若漢 João Rodrigues 所著的「日本教會史」上也有記載:「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排斥食肉。只有在宴會的場合,才會出現一些他們透過打獵捕捉到的鹿肉野味。對他們來說,殺了家裡養的牲畜來吃,太過殘忍。」不過隨著西方傳教士大批進入日本,一些日本武士們,開始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對於佛教教義中的不殺生,開始有了轉變。像是 10 歲就接受基督教洗禮的戰國武將高山右近,就很喜歡吃牛肉,他經常會把從葡萄牙傳教士那裡學來的牛肉燉飯,做給其他武士們吃。根據當時留下來的菜單,必須先把牛肉切成薄片後,撒上鹽與胡椒,放進鍋裡炒熟起鍋,接著在鍋子裡倒入橄欖油、大蒜以及大米,稍微炒過之後,再把剛才的牛肉放入鍋子裡一起蒸熟就可以吃。
愛吃熟牛肉 松浦鎮信發明壽喜燒
除了高山右近之外,位在現在長崎縣的平戶藩藩主松浦鎮信也是個愛吃肉的武將,英國商人理察德曾經記錄過松浦鎮信請他吃的牛肉鍋,從敘述裡,幾乎可以斷定就是現在日本壽喜燒的原型。松浦鎮信是日本戰國時代非常積極開拓海外貿易的武將,他獨排眾議在平戶開設荷蘭商館。松浦鎮信的個性,非常開放外向,對於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所以葡萄牙傳教士帶來的西方飲食文化,像是牛排、葡萄酒或是麵包之類的食物,他幾乎來者不拒,什麼都吃。只是,他吃肉喜歡煮熟之後吃。所以會把牛肉、大蔥還有蘿蔔放在一起燉煮,才演化成了現在的壽喜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