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媽媽的味道被消滅? 都是因為超市太方便

到日本吃傳統美食是許多的訪日的外國旅客心中,最重要的一環。東北的味噌湯、京都的京野菜以及九州的內臟鍋,我們心中早就把日本美食做好了分類地圖。但是,日本人自己怎麼看他們的傳統美食呢?根據日本能率協會綜合研究所最新的報告,隨著大型連鎖店、小型便利商店的普及,地方的傳統味道正在流失,現在有更多日本人每天選擇吃簡單、快速的西方餐飲,這也讓日本料理的味道變得更稀少。

麵包沙拉喝鮮奶 日本人越來越洋化
這項調查把日本全國分成了 10 個區域,分別就這些地區 20~50 歲的男女進行抽樣調查。九成的民眾對於「和風的家庭料理」情有獨鍾,這個結果十年來幾乎沒有改變,畢竟對於日本人來說,和風代表的媽媽的味道,依然不變。但是,有一個現象比較有趣,就是喜歡「簡單家居型洋食」的民眾,十年內平均增加了 11 個百分點,成長幅度最高。另外伴隨成長的是「家庭型的餐廳」以及「速食店」也都快突破 10 個百分點。這個現象在東北、四國、九州這些農業縣份特別明顯,有些地區對於洋食的喜好甚至增加了 23 個百分點,對於這些以稻米為主要農產品的縣份來說,更顯得意義不同。

美軍麵粉袋 戰勝阿公的水稻
日本人為什麼會逐漸遠離米飯改成洋食?有學者指出,這必須要回溯到二戰之後日本全國糧食不足,很長一段時間,接受美國的小麥援助。之後隨著日本高度經濟發展,洋食在日本人心中代表著進步與先進的潮流,加上在媒體的鼓動下,連小朋友們學校的營養午餐也都逐漸地以麵包、牛奶替代了日本傳統料理。漸漸的,日本人也就接受了西洋餐飲的形式。

發達的連鎖店 統一的好滋味
但是他們的心中,還是沒有放棄「和風的家庭料理」,問卷調查訪問了 30~40 歲的已婚婦女,發現他們在料理的時候所使用的基本調味料,跟他們上一代發生了部分的改變。雖然味噌、將由這些基本的調味料還是一樣,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味道,卻逐年消失。單就味噌來說,過去愛知縣特有的「豆味噌」岡山、廣島、福岡使用的「麥味噌」的銷量年年下降。反而是一些食品大廠的調味料,因為採購方便,反而擠進了這些年輕媽媽的廚房裡,這也讓日本媽媽們的味道,越來越統一。

握壽司日本料理之光 東京人吃飯只求快
除了飲食習慣以及調味料之外,日本人最喜歡的料理,有八成以上認為是握壽司,也讓握壽司穩穩登上了日本料理的王座。但是第二名就有區域性的差別,像是在北海道、東北地區,四個人裡頭有三個人喜歡吃拉麵。關西、廣島、四國的民眾,對於大阪燒情有獨鍾。不過東京人最特別,他們的最愛是煎餃、咖喱飯、漢堡還有義大利麵,這或許跟東京人的印象中,都沒有什麼時間吃飯有關係,不論是哪一道料理,似乎都可以在 30 分鐘內吃完買單。

慶典的炒麵是最愛 拉麵口味各不同
至於傳統麵類,很意外的日本人最愛的不是拉麵而是經常在廟會出現的炒麵(焼きそば),這應該也跟吃炒麵的時候,總是在歡樂的廟會慶典有關。至於常見的拉麵,每個地區喜歡的口味不太一樣。北海道喜歡味噌口味,東北、關東地區喜歡醬油口味,九州的豚骨口味無疑是當地的最愛。這次的調查結果,似乎也應證了社會變化與飲食之間的關係,再過十年之後,日本人的飲食會不會有更大的變化?很值得期待關注。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