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刺青等於犯罪 都怪西洋人指手畫腳!?

就在日本政府努力的對 2020 年東京奧運進行旅遊推廣,有一件事情卻總是困擾著許多負責觀光宣傳的官員:「日本溫泉禁止身上帶有刺青的人使用」這條不成文的規定,從過去就一直被外國觀光客詬病。根據日本關東律師聯合會在 2014 年所做的問卷調查,有一半以上的日本律師認為「身上帶有刺青的人,給人的印象是負面的」,甚至有四成的律師認為「刺青」給人的聯想就是「犯罪」。當然我們知道「刺青」這件事情,跟「犯罪」扯不上半毛錢關係,即便日本在明治初期,對於「刺青」也抱持著開放正面的態度,甚至還是社會流行的時尚,為什麼現代的日本社會卻把「刺青」與「犯罪」連結再一起?這一切還是要從「明治維新」開始說起。

沖繩北海道把刺青當成時尚 改變日本流行文化
十六世紀的日本,在北海道以及沖繩早就有刺青的習慣,北海道的愛奴族以及沖繩女性在結婚的時候,都會在身上刺青,這在族群裡是一種美麗的象徵。尤其是沖繩的婦女會隨著年紀的增長,手上刺青的模樣也會慢慢的增加,刺青同時也代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沖繩婦女的刺青大都集中在手背或是延伸到手肘之間,這樣的習慣也從九州流行到日本本土。雖然日本江戶時代也有類似中國的黥刑,在犯罪者的臉上或是手腕上刺上犯罪的文字。但是這樣的習慣隨著社會流行風氣的增長,而逐漸改變。許多拉車的車伕或是碼頭的工人,他們因為經常袒胸露背,也喜歡把一些好看的模樣直接刺青在身上,顯得帥氣。

外國傳教士認為刺青不文明 明治政府從「善」如流
但是,明治時代日本開國之後,許多來自西方國家的外國人,對於日本國內這種刺青風氣,開始指手畫腳。認為「刺青」代表野蠻、未開化、不文明。於是明治政府為了樹立形象,開始加強取締社會刺青的風氣,通令全國不得有任何刺青的行為,即便包括已經有長久歷史刺青文化的沖繩以及北海道也不例外,所有的婦女都不得刺青。這項為了因應外國觀感的禁令,隨著年歲的發展開始在日本人生活中根深蒂固,這也讓刺青的族群慢慢成為社會邊緣人。但是日本真正把「刺青」與「犯罪」的印象結合再一起的關鍵,卻是與 1960 年代流行的電影產業有關。

黑道電影風行 讓刺青成了黑道代名詞
六零年代~七零年代的日本黑道電影大受民眾喜愛,這時候出現在黑道電影上的主角們,幾乎身上都是刺龍刺鳳,這也讓日本民眾很容易就把流氓黑道與刺青在一起,當然也就加深了刺青與犯罪的印象。沒想到這樣的形象,居然從日本傳播到了當時的好萊塢,使得西方流行電影中出現的日本黑幫,每個人身上一定會出現帥氣的刺青,就這樣刺青 = 黑道的印象就在日本國內定型,這就使得必須坦裎相見的溫泉池裡,民眾看到了身上滿滿刺青的人出現在身邊,自然產生了無形的恐懼感,最後也讓這些溫泉設施不得不把這群刺青的民眾排出在服務範圍之外。

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 刺青何時才能改變形象?
從明治維新的禁止到七零年代的定型,大約花了一個世代的時間。如果想要在日本社會改變這些概念,也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達到。根據日本觀光廳最新的一份問卷調查,現在還是有六成以上的溫泉以及公共浴室堅持禁止身上有刺青的人使用。不過,有些溫泉設施則是想出了一些折衷的方式,例如提供遮蓋刺青的貼布或是衣服,或是另外開闢專門的入浴時段讓身上有刺青的客人使用。刺青文化在日本社會何時才能被重新接受?似乎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