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街頭的古早味蛋糕 成了大阪女子的最愛
去年韓國電影「寄身上流」把台灣古早味蛋糕與韓國流行文化的關係,重新梳理了一遍。 2016 年因為韓國來台的觀光客對於在淡水買到的古早味蛋糕,驚為天人。沒多久將台灣的古早味蛋糕引進韓國,造成韓國國內一時之間,四處都可以看得到賣古早味蛋糕店的身影。但是也由於過度強調新鮮、健康的元素,使得這款由韓國人經營的台灣古早味蛋糕在媒體爆料大量使用食用油以及蛋液後,突然間新鮮以及健康的印象破滅了,立刻又消聲匿跡。最近,這波古早味蛋糕的風潮,吹進了日本。在大阪知名的商場「難波城」出現了一家打著台灣古早味蛋糕的專賣店「澎澎」,「澎澎」這個名字取得非常有台灣味,台灣人一看到就知道該怎麼念。或許也參考到韓國的教訓,「澎澎」強調的是現烤的蛋糕,而不再去過分著墨於新鮮與健康的元素上。
十五世紀葡萄牙傳教士的麵包 成了日本的長崎蛋糕
不論是大阪的澎澎台灣現烤蛋糕,或是在韓國流行過的淡水大王蛋糕,其實都是源自於日本的卡斯特拉(カステラ)。大約在 15 世紀的時候,葡萄牙的傳教士來到日本,帶來了使用麵粉、雞蛋、砂糖以及牛奶混合攪拌之後做成的「麵包」之後,在日本成了最初卡斯特拉的原型,後來在九州地區,當地人由於缺乏歐式的烤爐,於是重新調整配方作法,做成了適合在喝茶時的茶點,也就是我們後來熟習的「長崎蛋糕(カステラ)」。台灣在馬關條約之後,進入日本統治時期。長崎蛋糕的製法也從日本傳入台灣,後來台灣出現的南蠻堂、金格食品或是一之鄉都打著長崎蛋糕的作法,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庶民版的長崎蛋糕 做法簡單成了平民時尚
不過長崎蛋糕的甜度比較高,尤其在台灣又打著來自日本甚至皇室御用的招牌,所以在價格上也不會太平民,記得小時候只有客人來訪的時候,才有機會吃上幾口。隨後台灣街頭出現改良版的長崎蛋糕,一樣是採用麵粉、雞蛋以及牛奶做成原料,但是糖分減量了不少。師傅們把一大塊調理好的麵糰放進四方形的烤盤上,送入烤箱。出爐之後,再用刀子切分成數塊零賣。這樣的古早味蛋糕,不像長崎蛋糕那麼緊實有彈性,它呈現出另外一種蓬鬆細緻的口感,加上價格平民,後來也就成了市場上的庶民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