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群媒體進行時空穿越 重現廣島原爆前平民們的心情

七十五年前的八月七日美軍廣島上空投下原子彈,造成 17 萬人死亡。為了讓日本人不要忘記這場戰爭所付出的代價,日本每年都會在原子彈爆炸的兩個城市廣島以及長崎舉行紀念大會。但是隨著元暴受害者逐漸凋零,怎麼讓年輕世代了解戰爭的可怕,今年 NHK 廣島分社選擇了利用社群媒體穿越時空,回到 75 年前原爆發生前的廣島。「如果 75 年前就有社群媒體,那時候的人們會怎麼紀錄每天的生活?」NHK 的員工從當時留存下來的日記中,找到了三名真實存在的人物,在 twitter 上為他們開了三個帳號,這個企劃從 3 月 26 日開始,這三個人每天發 twiiter 貼文。巧合的是,今年剛好遇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這三個人在 75 年前的帳號所提的內容中,像是「自肅警察」、「自肅下偷偷的營業」以及「囤積日常用品」的行動居然與 75 年後發生疫情的現在,兩條時間軸有著高度的重合。

人們面臨社會非常狀態 表現的情況從沒改變
這三個帳號的身份分別是深信日本帝國可以贏得戰爭最後勝利的 13 歲中學生小俊(@nhk_1945shun)以及老公被徵召入伍在南洋打仗,一個人留守家裡的 26 歲孕婦泰子(@nhk_1945yasuko)、還有一個早就警覺到日本正在戰場潰敗,冷眼旁觀社會變化的 32 歲新聞記者一郎(@nhk_1945ichiro),他們的時間軸設定在 1945年,從今年 3 月開始每天在 twitter 貼文。雖然戰爭與疫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從貼文中也可以發現當一個社會進入非常時期後,人們的思考邏輯以及行動居然意外的相似。像是一郎在 5 月 26 日的貼文:「如果晚上十點被發現還點著燈,所有的食物配給就會停止,而且周圍的鄰居也都必須連坐處分,這會不會太過分了?」接著一郎又在 6 月 18 日的貼文「訊息對於結合人心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現在社會因為一些假消息,開始出現搶購囤積生活物資!」 6 月 19 日的貼文「即便在大本營宣布要進行決戰,還是有些店家會開小門繼續營業,什麼樣的時代都會有人想盡辦法賺錢啊!呵呵」看到這裡,就有粉絲留言說「原來自肅警察的爺爺們都在這裡啊!」、「怎麼跟幾個月前的情況那麼像!」、「都過了 75 年了,人性的黑暗面好像也沒有什麼變化?」

原爆之前的生活 就像我們現在一樣的平常
在 twitter 貼文中也有些與現代人類似的日常,小俊相信日本能夠在戰爭中取得勝利,但是他也發現了一些蹊蹺「明明戰況對帝國軍隊有利,為什麼要用馬鈴薯當成飛機的燃料呢?」( 6 月 26 日)孕婦泰子則是在 twitter 上抱怨老公的已讀不回「明明有時間寫信給公公,為什麼不順便寫一封給我呢?」 ( 5 月 28 日)記者一郎則是說「今天拿到三張啤酒券,跟同事們到街角去喝兩杯,消解一下鬱悶的情緒」( 5 月 4 日)「為了調集戰爭資金,政府又在賣彩券了,而且中獎金額越訂越高,如果真的中了,要怎麼用呢?」( 5 月 15 日)除了這些跟 75 年後的我們生活類似的日常之外。也有一些我們早就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的徵兆,在他們的 twitter 上出現, 6 月 25 日小俊的推文「今天只有一架美軍的飛機出現,卻什麼也沒有發生,反而有點不祥的預感」這時候美軍已經準備對廣島投放原子彈了。

利用現代社群媒體語言 傳達了戰爭的殘酷與悲慘
這個由 NHK 內部一名 24 歲的年輕製作人所提的企劃,果然在社群媒體引起廣泛的迴響,小俊、泰子以及一郎的帳號,到目前為止已經超過 6 萬 5,000 人。隨著原子彈投到廣島的日子越來越近,許多追蹤者也開始緊張起來。 NHK 的製作人上松說:「我們從小在學校裡就知道了原子彈爆炸之後的慘狀, NHK 每年這個時候也都有著不同主題的報導。但是,我們都沒有告訴觀眾 8 月 6 日以前的廣島民眾,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們對於 8 月 6 日要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他們的每一天就像我們現在一樣,有哭、有笑,但是又有誰會料到 8 月 6 日之後,一切都成了一朵蘑菇雲呢?」

記取過去失敗的教訓 不該重蹈覆轍
日本現存的原爆受害者總共有 13 萬 6,682 人,平均年紀約 83.31 歲,去年就有 9.254 人過世。想要讓這群高齡的原爆受害者將當時的心境傳達給下一輩的年輕人,難度也越來越高。 NHK 廣島今年透過 twitter 的方式,讓年輕人的社群媒體時間軸與 75 年前重疊,從 75 年前的貼文中感受到在戰爭期間的社會狀況以及每個人的想法,或許更容易讓年輕人記取戰爭所帶來的教訓而有所警惕。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