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成了網咖休息站 服務商搖頭束手無策?

日本從五、六年前引進「共享汽車」之後,汽車製造大廠豐田、戴姆勒還有日本大型收費停車場系統 TIMES 以及汽車租賃公司 ORIX 都分別投入車輛、設備以及資金加入共享汽車服務的戰局。消費者只要登記入會,經過資格審核認證之後,每個月繳交 1,000 日圓的會員費,就能在這些共享汽車服務商的停車場內透過 APP 登記取車,每十五分鐘 200 日圓的計費方式,使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大約也是一碗拉麵的價錢。 不過,最近這些服務商卻從數據上發現,許多人預約「共享汽車」之後,卻沒有把車開出停車場!這一、兩個小時的汽車預約時間內,車子幾乎動也不動,最後直接原地還車。這些人租了車子卻不開走?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戴姆勒宣布退出中國共享汽車市場
日本大型的共享汽車服務商 Times Car Share 早在 2017 年就在日本全國 47 個都道府縣全面設置共享汽車的營運據點, NTT Docomo 也在 2017 年 11 月在旗下的電信服務中推出「 d Car Share 」的服務,共享汽車市場在日本的發展似乎不錯。共享汽車打破過去想要租一輛車,除了要注意租車公司的營業時間以及還車地點之外,租賃的時間還能以小時為單位計費,這對於臨時想要用車出門買菜購物的民眾來說,是一項便利貼心的服務。不過最近共享汽車在全球市場似乎遇到發展的瓶頸。早在 2012 年就投入共享汽車事業 Car2go 的戴姆勒汽車,最近開始從世界各地撤退,在中國的營運也宣布將在今年 6 月 30 日喊停。在此之前,中國的友友用車、 EZZY 這些共享汽車平台早就宣告停止營運。共享汽車市場的問題難道在日本沒有任何影響嗎?其實日本的共享汽車平台出現另外一個令人意外的發展方向。

租賃共享汽車卻不開走 原來汽車變網咖
擁有 23 萬會員的共享汽車服務平台 ORIX Car Share ,去年夏天發現會員的使用數據中出現一個詭異的現象,不少已租賃的汽車在營業報表上顯示從租用到歸還,汽車的行走距離居然為零!這代表會員們預約租車之後,根本沒有把車子開走!這個現象還不只是發生在 ORIX 身上。號稱日本最大的共享汽車平台 Times Car Share ,針對旗下 120 萬會員進行使用狀況普查,意外發現不少人把共享汽車當成休息站。他們在汽車裡吃飯、休息、睡午覺,有些人還把共享汽車當成臨時寄物櫃或是手機充電站。住在埼玉縣的本田雅人就說:「整天在外頭跑業務,有時候想找個地方小睡休息一下,共享汽車的停車點大都在靜謐的住宅區內,比車站旁的咖啡廳安靜多了,幾百元的租金跟去咖啡廳喝杯咖啡的費用也差不了多少,可是這裡又可以睡覺、吃飯還能吹冷氣,比去咖啡廳更加自在舒服。」

回歸共享經濟的定義 對閒置物的再利用
這個反應聽在共享汽車的服務商耳中,其實很不是滋味。畢竟共享汽車服務商除了收取共享汽車使用的時數費之外,有些還必須追加計算汽車行走距離的費用。現在會員們把共享汽車當成了另一種形式的「網咖」,開著引擎睡覺吹冷氣,雖然不違反與共享汽車的使用合約,但是卻是服務商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共享經濟的核心價值應該是「對閒置物的再利用」,但是當這個模式被大規模商業化之後,共享的物品可能不再是「閒置物」,就像現在日本消費者對於共享汽車使用狀況一樣,廠商們投入大量車輛、設備以及資金,最後很可能只是打造了一間間獨立的網咖而已?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