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全球丹寧布市場的原料龍頭 卻是幾度瀕臨倒閉的傳統產業

Joel Fukuzawa
5 min readSep 21, 2019

貝原( Kaihara )這家公司可能沒有多少人聽過,但是如果提到 EDWIN, LEVI’S, UNIQLO 或是 GAP 應該沒有人不知道。貝原公司就是提供牛仔丹寧布料給這些名牌流行服飾製作單寧牛仔服飾的原料供應商,現在貝原公司不但掌握了日本一半的丹寧布市場佔有率,他們的原料也同時輸出到全球超過 20 多個國家,將貝原推向全球丹寧布生產的龍頭地位,不過在這個輝煌風光的成績背後,貝原公司也曾經在鬼門關前走過好幾回。

不符合市場需求 立刻動手打掉重練

創立於 1893 年的貝原公司,最初只是一家位在廣島生產和服專用藍色絣布的小染織廠。從明治中期到二次大戰期間,貝原公司生產的藍色絣布維持著穩定的業績。直到二戰結束後,日本人開始改穿洋裝,和服市場逐漸萎縮,貝原當時主要生產專門提供製作和服的藍色絣窄版布匹,所以織布機的寬度只有 38 英吋,對於洋裝裁縫需要的寬版布匹完全不適用,這也造成貝原公司的訂單年年下滑。為了公司生存,貝原公司第三代社長貝原定治決定自己動手改造織布機,將生產布匹的寬度增加到 71 英吋,才讓貝原公司重新獲得訂單,也開啟了貝原公司自己動手改造機器的傳統。

從絕境中尋找商機 經驗累積成公司資產

到了 1970 年牛仔服飾從美國吹向了全球,當時才 27 歲的貝原良治剛被叫回公司準備接棒,他覺得如果想要讓公司繼續生存下去,不能再生產和服用的藍色絣布,反而應該將這項貝原織染技術運用在牛仔丹寧布料的開發上才對。但是問題是牛仔丹寧布的染紡機器跟生產藍色絣布料的機器完全不同,最快的方式是從美國直接購入機器,這樣做不但價格昂貴,而且貝原的工廠位在廣島縣的鄉下,一趟機器搬運費用以及日後的維修的成本都很難估算。於是貝原良治花了七個月的時間,蒐集製造牛仔丹寧布機器的相關資料,自己在工廠動手改造,最後居然讓他製造出日本國內第一台的繩索染色機。這種機器最大的特色就是運用過去貝原藍色絣布的染色技術,讓藍染出來的棉線內蕊保持原有的白色,符合牛仔丹寧布的需求。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