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到五十年前的原點! 日韓關係降到危險水位之下

最近日本與韓國關係惡化的程度,被部分日本媒體形容成退回到了 1965 年日韓關係正常化之前的情況,安倍晉三總理在 8 月 2 日召開的內閣會議中,決定將韓國從「安全保障輸出管理的優惠通關名單」中除名,這麼一來日本輸出到韓國超過 1,000 多項的原物料,每一次的輸出都必須經過日本經產省的審查之後才能放行。雖然日本強調,現在被列為優惠通關名單的國家只有二十幾個國家,包括 ASEAN 東協在內的各國都沒在優惠通關名單之列,但是韓國對於這樣的解釋並不滿意,堅持向 WTO 提出訴訟。

文在寅反日旗幟鮮明 三年內日韓紛爭不斷
日韓之間的摩擦可以回推到朴槿惠下台文在寅當選主政的 2017 年,文在寅反日的形象一直非常明顯,在他 2012 年第一次競選韓國總統的時候,就提出了解決對日五大懸案的構想,這當中包括了島根縣外的竹島問題、韓國慰安婦問題、日本統治時期強制徵用工問題等等。果然在他 2017 年當選總統之後,就以「清算積弊」的理由開始掃蕩韓國政壇的保守勢力,民間甚至出現了清除「親日殘渣」這類具有偏激意識的名詞。接著在 2018 ,從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宣判日本企業必須對戰時徵用工的賠償開始,沒多久韓國海軍驅逐艦以火器雷射瞄準日本自衛隊飛機、韓國單方面解散雙方為了解決慰安婦問題所設立的從軍慰安婦財團,接著又有韓國國會議長公開發言要求日本天皇必須對二次大戰侵略韓國的問題謝罪。

韓國最高法院判決 成了壓倒駱駝的稻草
這一連串問題中,最大的導火索還是在於戰時徵用工問題。所謂「徵用工」就是二次大戰期間,在日本統治下的朝鮮半島民眾被日本企業募集徵招進行苦力勞動的人。這些人被徵用後,幾乎被當成奴隸勞役,於是韓國最高法院在 2018 年 10 月 30 日判定日本製鐵必須支付韓國政府認定總共 22 萬名以上的「強制爭動員被害者」每人 1,000 萬日圓的補償金,這筆金額至少超過 2.2 兆日圓,現在除了日本製鐵之外,還有七十幾家日本企業被告上法院正在審理中。除了這以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韓國法院同時裁定除了這些補償金之外,由於戰時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企業的不法動員,使得朝鮮半島上的民眾受到精神上的折磨與痛苦,所以這些民眾以及民眾的後代有權向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企業要求「精神賠償」。

五十年前的協議一筆勾消 激化日韓衝突
日方認為,日本統治朝鮮半島期間所發生的這些債權、債務問題,早在 1965 年就與當時的朴正熙政權協議簽訂「日韓經濟協力協定書」中,以 5 億美金的經濟協助金解決。所以安倍晉三試圖與文在寅進行溝通,但是文在寅卻以「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行政機構無權對於司法判決進行干涉」回絕了安倍的要求。接著日韓關係在韓國國內的反日情緒日益高漲的情況下,文在寅也只能繼續保持強硬的態度。對於韓國這一連串不友好的行為,安倍晉三當然也有來自日本國內的壓力,這也才會在 2019 年 7 月先將韓國從半導體最重要的三項原材料輸出優惠國名單中排除,這立刻使得支撐韓國經濟基礎的半導體產業產能速度大受影響。

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 日朝談判變得棘手
韓國最高法院對於「戰時徵用工」的判決結果,像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這個盒子從 1965 年日韓關係正常化之後,就一直被小心的保管著。日方覺得付出了 5 億美金給朴正熙協助韓國在戰後能夠立刻有重新站回到國際社會的經費,應該也算是夠有誠意。但是萬萬沒想到,卻在朴正熙的女兒朴槿惠擔任總統之後,韓國這一波清算保守勢力的浪潮會那麼嚴重。安倍政府對於戰時徵用工問題又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默認了韓國最高法院的判決,除了日本必須要付出高額的賠償金之外,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會影響到日後與北朝鮮的談判。畢竟在戰爭期間被日本統治的是整個朝鮮半島,金正恩勢必會提出與韓國同樣的要求,這對於堅持在「沒有任何前提下」與金正恩談判日朝關係的安倍晉三來說,會是件麻煩事。

韓國國內經濟嚴峻 只好將爭議焦點引導出海
同樣的文在寅也有來自韓國國內的壓力,韓國國內 15~ 29 歲的失業率在 2019 年 6 月達到 10.4%,如果連同已經放棄就職以及一邊打工一邊找工作的人數都算進去,韓國年輕人中大概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失業,這個情況是日本的三倍。再加上文在寅為了實踐競選公約,將最低薪資從 2018 年的7,530 韓圜調高到 8,350 韓圜,調幅高達 10.9% 可是卻造成韓國國內中小企業的人事成本負擔,使得這些企業要不是消減人員或是宣布倒閉。面對社會經濟持續不景氣,韓國的年輕族群出現了三拋世代(삼포세대 ),這些年輕人拋棄了戀愛、結婚以及生育子女的夢想,因為連養活自己都有困難,又哪能想到組成家庭延續後代呢?日韓兩國現在所發生的衝突,已經不是單純的歷史、經濟或是貿易問題就可以解釋或是解決,但是從兩國的民意調查卻發現,日韓民眾對於自家的領導人民意支持度卻都超過 50% 以上,這也讓安倍晉三以及文在寅更難找到合適的方式,讓這一場日韓紛爭安靜地落幕。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