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倒退到五十年前的原點! 日韓關係降到危險水位之下

Joel Fukuzawa
6 min readAug 2, 2019

最近日本與韓國關係惡化的程度,被部分日本媒體形容成退回到了 1965 年日韓關係正常化之前的情況,安倍晉三總理在 8 月 2 日召開的內閣會議中,決定將韓國從「安全保障輸出管理的優惠通關名單」中除名,這麼一來日本輸出到韓國超過 1,000 多項的原物料,每一次的輸出都必須經過日本經產省的審查之後才能放行。雖然日本強調,現在被列為優惠通關名單的國家只有二十幾個國家,包括 ASEAN 東協在內的各國都沒在優惠通關名單之列,但是韓國對於這樣的解釋並不滿意,堅持向 WTO 提出訴訟。

文在寅反日旗幟鮮明 三年內日韓紛爭不斷

日韓之間的摩擦可以回推到朴槿惠下台文在寅當選主政的 2017 年,文在寅反日的形象一直非常明顯,在他 2012 年第一次競選韓國總統的時候,就提出了解決對日五大懸案的構想,這當中包括了島根縣外的竹島問題、韓國慰安婦問題、日本統治時期強制徵用工問題等等。果然在他 2017 年當選總統之後,就以「清算積弊」的理由開始掃蕩韓國政壇的保守勢力,民間甚至出現了清除「親日殘渣」這類具有偏激意識的名詞。接著在 2018 ,從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宣判日本企業必須對戰時徵用工的賠償開始,沒多久韓國海軍驅逐艦以火器雷射瞄準日本自衛隊飛機、韓國單方面解散雙方為了解決慰安婦問題所設立的從軍慰安婦財團,接著又有韓國國會議長公開發言要求日本天皇必須對二次大戰侵略韓國的問題謝罪。

韓國最高法院判決 成了壓倒駱駝的稻草

這一連串問題中,最大的導火索還是在於戰時徵用工問題。所謂「徵用工」就是二次大戰期間,在日本統治下的朝鮮半島民眾被日本企業募集徵招進行苦力勞動的人。這些人被徵用後,幾乎被當成奴隸勞役,於是韓國最高法院在 2018 年 10 月 30 日判定日本製鐵必須支付韓國政府認定總共 22 萬名以上的「強制爭動員被害者」每人 1,000 萬日圓的補償金,這筆金額至少超過 2.2 兆日圓,現在除了日本製鐵之外,還有七十幾家日本企業被告上法院正在審理中。除了這以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韓國法院同時裁定除了這些補償金之外,由於戰時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企業的不法動員,使得朝鮮半島上的民眾受到精神上的折磨與痛苦,所以這些民眾以及民眾的後代有權向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企業要求「精神賠償」。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