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完長假反而容易生病 叫做「五月病」

日本上班族每年到了五月中旬之後,很多人都會出現一種稱為「五月病」的心理疲憊現象。這種因為工作環境改變加上較長的連續假期,讓一些新人反而收假之後,壓力變得更大。尤其是日本的行事曆上,從五月黃金週之後,一直要到七月下旬之後才有連假可以休息,想到這裡也難怪這些上班族們雖然放完長假,卻顯得更厭世。

收假上班第一天 一到公司就想睡覺
日本的會計年度以每年的四月做為區隔,不論是公司每年的職務變動、新人報到或是學校新學年度的開始都集中在每年的三、四月實施,這一段期間,也是日本人除了家庭以外的環境變動最大的季節,但是環境改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行事曆立刻進入五月的黃金周長假,過去黃金週假期大約有五到七天,但是今年因為是日本德仁皇太子登基,五月的黃金週假期長達十天。這十天的連續假期結束之後,日本媒體跑到東京的華爾街丸之內街頭採訪上班族第一天上班的出勤狀況,發現許多上班族臉上掛著比平常多出十倍以上的疲態,而且還哈欠連連,到底集體休長假這件事,對上班族是福利還是另外一種壓力?也成了媒體討論的焦點。

長假過後心理門診需求增加
日本心理壓力檢測協會代表武神健之表示,每年日本上班族因為「五月病」必須找心理醫師諮詢的人數超過一萬多人,今年這個現象因為長達十天的假期,諮詢人數大幅增加。「五月病從表面上很難判斷,大部分的人只會隱隱約約感覺好像哪裡怪怪的,但是卻說不上來。」這種心理層面的不協調最後還會引發身體的病痛,像是疲憊、睡眠不好,最後導致腰痠背痛種種病狀。不過武神健之也強調,雖然民間對於「五月病」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的醫學報告證明「五月病」與「五月長假」之間有著絕對的因果關係。

現代人沒有休長假的能力 時間過長就不知道怎麼規劃
過去日本上班族又被稱為「企業戰士」,對他們來說一旦要他們放下工作好好放鬆休假,他們反而會無所適從。就有民調公司公布調查這段黃金周期間上班族們都怎麼運用的結果?從回收的問卷裡發現有一個意外的規則,許多人大都把十天的連續假期分成三個階段,最開始的三天( 4/27~4/29 ),會積極的外出旅遊或是參加各種的活動、聚餐。接著中間兩天( 4/30~5/1 )熱熱鬧鬧跟大家歡慶改年號,但是最後的五天就什麼計畫也沒有,大都選擇廢在家裡,哪裡都不想去。

勞動改革的第一步 懂得如何智慧休假
這樣的情況也可以從日本人常用的社群軟體 twitter 這十天的發文內容看出來。十天黃金週的 twitter 發文量雖然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發文的內容卻前後差距很大,黃金週前段的 twitter 內容大都是一些活動、觀光風景的照片,但是進入下半場之後,不但外出活動的頻度減少,即便在家裡看電視也都沒有什麼有趣或是值得討論的內容,這時候 twitter 的內容中廢文的比例明顯增加,這也讓難得的長假,到後來變得不但乏味,甚至還影響到收假之後的工作情緒,士氣變得萎靡不振。就在日本職場高喊著要進行勞動體制改造,讓日本上班族開始要懂得如何休假、享受休假的時候,如何實踐在休假期間百分之一百地放鬆心情,收假之後全心工作。也許當「五月病」在日本詞典裡消失了,這一天才是勞動體制改造真正成功的時候。
福澤喬 每天兩分鐘 帶你從縱深潛入 認識日本這個鄰居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更歡迎Follow
讓我可以調整寫作內容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