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亞洲企業的印鑑文化 成了推動遠端辦公的高牆

Joel Fukuzawa
4 min readApr 5, 2020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擴散,日本許多企業不得不啟動「在宅勤務」,這當中對於過去日本人習慣的工作模式造成了不少的影響,尤其是日本、台灣、韓國亞洲企業中的「印鑑文化」讓不少企業傷透腦筋。即便公司內部簽核都數位電子化了,但是契約用印、股東常會報告書等等文件還是得用到印鑑,而這些印章幾乎都被要求放在公司內不得攜帶回家。如果要用印,非得進到公司不可。再加上日本政府對於電子化契約的法律規範也都還不明確,使得這樣的「印鑑文化」在這波疫情中,又被重新拿出來檢視。

用機器人蓋章? 平衡數位與傳統的方案?

去年年底在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上,由日立等三家公司聯合開發的「印章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這款造價大約 200 萬日圓的印章機器人,可以透過人工智能判讀合約書內容,確定無誤之後機器手臂會在合約書的用印處蓋章。當然這項商品一發表就在網路上引起了不少熱議,許多人對於印章機器人的思維都覺得不可思議「與其開發印章機器人為什麼不乾脆就朝向合約數位電子化的方向推進就好了?」理論上的確成立,但是在現實情況下卻有很多高牆必須一一推倒。

新創公司礙於法規 依舊研習上個世紀的遊戲規則

今年二月 Line 法務室經理良知誠也發了一封郵件給公司內的各個部門:「請各單位盡全力協助,及早實現契約電子化。」即便像 Line 這種應該是非常數位化的企業,所有的合約基本上還是跟日本傳統企業一樣,脫離不了紙本以及印章。法務室的山本雅道室長就說:「一個月蓋章的合約書超過一千份以上!在疫情蔓延的現在,要求在家勤務的人員為了蓋章必須到公司一趟,實在說不過去。」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 Line 的法務室努力的催促企業內部進行數位改革,但是在五月黃金週之前,大概也只有 30 多種的契約文書可以從紙本轉換數位化。

辦公室簽核流程數位化 進度緩慢

--

--

Joel Fukuzawa
Joel Fukuzawa

Written by Joel Fukuzawa

福澤 喬_東亜人間社会観察,喜歡讀書與你分享。每天兩分鐘帶你窺探東亞的社會文化動態與經濟趨勢。所有文章不提供免費轉載,如有合作需求請先 email :fukuzawanewmedia@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